登录 /注册/
企业邮箱
新闻详情

公司新闻

“地质人”的理想与信念

《黄浦报》2020年1月17日第5版(第450期)
“地质人”的理想与信念
——记上海申丰地质的“追梦人”
    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聚集了一群人,一群来自于祖国五湖四海的人。这群人,有来自浙江、江苏、江西、安徽等比邻,也有来自河北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等腹地,更有来自东北、西北和西南等边陲。他们有的从曾经工作过的院所公司出发,有的直接来自刚毕业的高等院校。为了圆一个梦,他们走到一起来了。这群人就是——追梦人。

    孙秀容,是来自浙江省物化勘查院的科技工作者。为了寻找自己的人生之梦,她只身来到上海,就在上海申丰地质打工。那时候,梦很简单:闯荡上海滩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她接手了上海申丰地质。于是就一发不可收手,随即将“研究所”改制成“有限公司”,陆续招集起一大批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专家、科技人员和年轻的高等院校毕业生。同时,围绕工程物探和环境健康安全,公司的服务项目逐渐显现出多学科多领域的特点。众多人才的汇聚,为企业的深度发展支撑起一片天;不断创新的科技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奠基石。创新,发展,再创新,再发展,上海申丰地质就在这不断创新和不断发展的一次次蜕变中茁壮成长。当孙秀容成为上海市劳动模范的时候,梦依然简单:高质量发展。已经两鬓斑白的她,还是那样的无怨无悔,那样的孜孜不倦,那样的淡泊名利。在上海滩,她构筑自己的梦。

    赵竹占,同样来自浙江省物化勘查院,是国内著名的工程物探专家。她“桃李满天下”,两鬓苍苍的他依然常年奔波在传道授业的路上,处处有课堂,处处见学生。伴随着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和新时代城市化推进,国家亟需成千上万的工程物探人才。那时候,梦很简单:加紧人才培养。他有教无类,他诲人不倦。长期以来的工程物探施工,积累了厚实的、系统的理论和实践,以及丰富的、翔实的案例和经验,不但为教案和专著的撰写提供了生动、鲜活、创新的题材,也为标准、规范、规程的制订打下了可示范、可复制、可操作的基础。他主持参编了多部国家级和地方级与工程物探相关的标准。一部部标准的发布、执行,规范了业界的工程物探思维和行为、技术和施工,指导着相关建设工程项目有条不紊地实施和竣工。当赵竹占走上科学技术更新高度的时候,梦依然简单:加快标准制订。将工程物探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“新鲜血液”写入新的标准中去,这是他毕生的信念。

    郭乃根,一位来自苏北农村的打工者。揣着梦想,几经辗转,他来到上海申丰地质,从此开始了新的人生追求。震源是地震勘探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产生地震信号的源头。震源所产生信号的品质,会直接影响到地震勘探的地质效果。他逐渐深深地迷恋上了震源,不断地苦苦思索、精益求精,最终将自己定位于新型震源的研发。那时候,梦很简单:创新新型震源。研发制造出来的震源形成了系列产品:机械震源、横波震源、山地震源、城市震源……在生产实践中使用,在使用过程中改进。他所研发的震源,有进得了城市街道的,也有上得了山地丘陵的。在震源研发的崎岖道路上,郭乃根茁壮地成长了起来,终于在摸爬滚打中从“打工仔”成长为“黄浦工匠”,最后登上了“上海工匠”的领奖台。当郭乃根接过金光灿灿的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的时候,梦依然简单:国际先进震源。新一代震源的研发,还在行动中。

    在上海申丰地质,还有许许多多个像孙秀容、赵竹占、郭乃根等一样的追梦人,正在奋力追逐着梦想。他们的梦,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,也因此产生了为之奋斗的无穷无尽的动力。有人曾经这样说过:“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: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,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,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。”这就是追梦人的信念,一群上海申丰地质追梦人的信念。



 
 





我们的服务